做家具的北京世紀百強家具公司在其工廠里卻收藏著一輛20世紀初德國人制造的自行車。原來,目的在于向公司上下發出警示:百強家具,必須出德國品質!
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
忠于德國品質
這輛百歲高齡的自行車,是百強家具總裁陳曉太的爺爺留下來的。老爺子在舊社會是不差錢的地主,體驗過各種洋貨。這輛自行車幾十年下來仍完好如初,給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總是說:“西洋(德國)貨就是比東洋(日本)貨結實。”
“后來爺爺教導父親,無論做什么都要做到像那輛自行車一樣的品質。”陳曉太對《中外管理》說。正如德國學者冉珊鶴所言,德國代表了一種努力創造永恒產品的手工文化。得益于這種文化,德國企業能夠以長遠眼光專注于企業最初的目標。而正是遵照這種德式手工文化,百強家具從一家東北地區的小作坊演變成今天中國家具行業的領導者。“因為我們的改變,把整個行業都給改變了。我們的標準已經變成了行業的標準,現在大家都在效仿。”陳曉太不無自豪地說。
改造傳統制造
20個世紀末,百強家具從東北一個幾十人的家具作坊起步。那時,他們沒有任何人到過德國人的生產車間。但德國自行車的故事深深震撼著他們,所以作坊一開始就打上了德國品質的烙印。其時,中國家具行業一片混亂,產品也相當粗糙。但陳曉太的父親陳平堅信父輩的教誨,陳家作坊注重細節、制作嚴謹、絕不偷工減料。加上技術精湛,其產品很快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今天中國的制造業已經從手工轉向大規模機器制造。不少企業使用的機器正來自德國生產商。但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這種手工文化嵌入到大規模的機器制造中。
百強的真正現代化德式轉變始自1997年。當年陳曉太前往德國參觀學習了一家德國家具制造工廠,此行大大扭轉了其制造理念?;貒?,他立即建設了一個北京家具行業最大的單體車間。那時同行的車間都用磚混結構,陳曉太則第一個采用了鋼結構??缍纫沧畲?,30米,這使設備擺放空間更寬裕。隨即,他開始引進德國豪邁生產線。
為了激發生產線上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吸引更優秀的工人,百強家具也在這一年開始推行計件工資制度。工人的月收入打著滾兒地漲,高達六七千元。要知道,那時家具行業的普遍月薪不過1000元左右。
別小看這一舉措,德國制造之堅實,最重要的基礎正是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隊伍。德國企業技術員工的工資水平可達到中層管理者的水平,藍領工人平均工資遠高于英、法、美、日等國。百強在十幾年前便能領悟到這一點,殊為不易。
重視流程
不過,到今天為止,引進德國生產線和設備的中國企業已經不在少數了,但生產效率往往依然難以企及德國。究竟為何?陳曉太認為,問題的核心在于流程。“如果流程制定不好,工序之間繞來繞去,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正因此,百強于2000年聘請了德國生產管理專家托馬斯擔任生產管理總監。此人在家具行業浸淫多年,有著豐富的流程管理經驗。而百強通過引進此人,改變了原有的生產流程模式。“在他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現代家具生產所需要的嚴謹和認真。”陳曉太感慨。
在托馬斯的努力下,百強逐步探索出33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是上一道工序的質檢員。在此基礎上,百強又借鑒德國一些汽車制造商的做法,嘗試做透明工廠。陳曉太說:“透明工廠是要把工廠打開,讓顧客進去看的,而敢打開門讓人看,就證明一定是最好的工廠。”百強的確做到了,創中國家具行業首例。
來源:《中外管理》